找到相关内容793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历代名人与五台山

    ,遂被人们称之为“圣灯”、“文殊摄身”、“五色祥云”、“琉璃世界”、“化城”之类的罕见现象。再一部分是由宗教感情所形成的幻觉,如菩萨仗队等等。第三部分是利用宗教迷信所制造的谎言。张商英宣扬灵瑞祥异现象...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104665601.html
  • 佛教与婆罗门教的“虚妄”观念比较

    性的感觉,若如实地看待事物,则事物仅仅是识。该经卷第三中说:“诸愚夫由颠倒觉,于诸影像不能如实知唯是识,作颠倒解。”这里,外物成了种种影像,而这些影像不过是人的幻觉或虚妄的感觉...

    姚卫群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62467127.html
  • 南岳慧思---双开定慧(1)

    能度化众生,观机逗教,作种种观察分别,因其依清净依他性而有,故名之为清净分别性。二是染浊分别性。现实世界的种种现象,在凡夫看来都是真实不虚的,而且执著不休,实际上不过是一厢情愿的幻觉罢了,所以这是染浊...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72167186.html
  • 僧肇“三论”解空的哲学体系初探

    的虚假性,又通过否定动静的真实性而得出了万物非真的结论,把现实的世界万物及其动静变化都说成仅仅是人们主观上的幻觉而已。  僧肇的动静观同样是为他的宗教信仰服务的。否定现实事物的动静变化首先是为了肯定...

    洪修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44467650.html
  • 生命与未来(1)

    一问“自己”,你到底“拥有”什么呢?到底你是“谁”呢?   当“个性”随时光淹没,当“聪明”被“风雨”洗刷,你还留下“什么”呢?“呆滞”、“愚蠢”会常伴你的左右,最重要的是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幻觉”。...

    善源居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75667758.html
  • 生圆次第(2)

    幻觉而已。因此,主体(跌落的人)与客体(悬崖)均不具任何真实性。了解这层后,掉落悬崖的恐惧便会消失无踪。我们可以将此观一切主客体均属幻象而非真实存在的法门应用在一切事物之上。甚至我们想到被火烧到时,也...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80167764.html
  • 苏诗禅味八题

    至味永。诗法不相妨,此语当更请。  (《送参寥师》)  作此篇时,苏轼并未皈依佛门,但是他发现了禅理可以作为诗法的借鉴,可谓特具诗人之卓识。禅家的空观、静观,是要让人把一切真实都看作空花幻觉。而苏轼却...

    魏 启 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24168082.html
  • 唯识宗略说(2)

    等显色物质,分析至极小者。  受所引色:又称无表色。是依身、口发动的善恶二业,而生于身内的无形色法,为一种不能表现于外的现象,例如由于受戒而引发于心中的一种防非止恶的精神作用。  遍计所起色:幻觉所生...只有影像相分。此境并非真实存在的影像,它无能生的种子,亦无所托的本质,是有情心识想象而有的,只是一种幻觉,是第六意识的作用。又可分为二种:有质独影:如闭起眼睛,遐想古剎晚钟、湖光山色。这在心理学上,只是...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52068376.html
  • 三宝皈依法

    佛菩萨的度众化身也是无处不在的,但肉眼凡胎无法分辩,有些人把一些练功中的幻觉或自然界的幻像当作佛菩萨显灵,这类现象是真是假,很难确定。从佛法理论上讲,这类虚幻现象不足信。见佛菩萨,未必是真的佛菩萨,...

    多识·洛桑图丹琼排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03068895.html
  • 心意识与唯识无境:唯识宗心性本体论的必然归结

    时间、作用仍然可以是一定的,正如梦中之事虽非实有,但其空间、时间可以固定,梦中境界在人身体中仍能产生惊悸、流汗、遗精等作用。这一论证在今天看来不堪一击。因为现代心理学已经明确区分了幻觉与“实际”感知之间...

    杨维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412069658.html